79查 > 中华本草 > 薄荷

更多
目录
《中华本草》-薄荷
《中药大辞典》-薄荷
《中国药典》-薄荷

薄荷

薄荷图片
薄荷图片
薄荷图片
薄荷 王芸 拍摄于 陕西省 秦岭南麓图片
薄荷--花、叶,摄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百草园图片
薄荷图片
薄荷图片
薄荷图片

【出处】 出自《雷公炮炙论》。
1.《唐本草》:薄荷茎方,叶似荏而尖长,根经冬不死。又有蔓生者,功用相似。
2.《本草图经》:薄荷,旧不着所出州土,而今处处皆有之。夏、秋采茎叶暴干。古方稀用,或与薤作蘼食,近世医小儿疳积。
【拼音名】 Bò He
【英文名】 Wild Mint,Herb of Wild Mint, Peppermint
【别名】 蕃荷菜、菝蕑、吴菝蕑、南薄荷、猫儿薄苛、野薄荷、升阳菜薄苛、蔢荷、夜息药、仁丹草、见肿消、水益母、接骨草、土薄荷、鱼香草香薷
【来源】 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ntha canadaensis L. [M. haplocalyx Briq.; M.aruensis L.var. haplocalyx Briq.; M.aruensis auct.non L.]
采收和储藏:在江浙每年可收2次,夏、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3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。华北采收1-2次,四川可收2-4次。一般头刀收割在7月,二刀在10月,选晴天采割,摊晒2d,稍干后扎成小把,再晒干或阴干。薄荷茎叶晒至半干,即可蒸馏,得薄荷油。
【原形态】 多年生芳香草本,茎直立,高30-80cm。具匍匐的根茎,深入土壤可至13cm,质脆,容易折断。茎锐四棱形,多分枝,四侧无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,角隅及近节处毛较显着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2-15mm;叶形变化较大,披针形、卵状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,长2-7cm,宽1-3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近圆形,长级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,侧脉5-6对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,以下面分布较密。轮伞花序腋生,轮廓球形,花时径约18mm,愈向茎顶,则节间、叶及花序递渐变小;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,线状披针形,长在2mm以下,具缘毛;花柄纤细,长2.5mm,略被柔毛或近无毛;花萼管状钟形,长2-3mm,外被柔毛及腺镤,具10脉,萼齿5,铗三角状钻形,长约0.7mm,缘有纤毛;花冠淡紫色至白色,冠檐4裂,上裂片先端2裂,较大,其余3片近等大,花冠喉内部被微柔毛;雄蕊4,前对较长,常伸出花冠外或包于花冠筒内,花丝丝状,无毛,花药卵圆形,2室,药室平行;花柱略超出雄蕊,先端近相等2浅裂,裂片钻形。小是对果长卵球形,长0.9mm,宽0.6mm,黄褐色或淡褐色,具小腺窝。花期7-9月,果期10-11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态环境:生于海沟旁,路边及山野湿地,海拔可高达3500m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南及西南各地。
【栽培】 生物学特性 薄荷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,在海拔2100m以下地区都可以生长,而以低海拔栽培,其精油和薄荷脑含量较高。喜温暖、湿润气候。根茎在5-6℃可萌发出薄荷脑含量较高。喜温暖、湿润气候。根茎在5-6℃可萌发出苗,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20-30℃,根茎具有较强的耐寒力,如土壤保持一定湿度,冬季在-30--20℃的地区仍可越冬。喜阳光,不宜在荫蔽处栽培,薄荷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疏松、肥沃、湿润的夹沙土或油沙土较好。土壤pH5.5-6.5为宜,微碱性的土壤也能栽培。
栽培技术 用种子、扦插、分枝和根茎繁殖。在生产上,一一般采用根茎每殖法。在秋季收获后,使根茎留在土里,栽种前挖出,选节间短、色白、粗壮、无病虫害的根芭,切成6-10cm长的小段作为繁殖材料,栽种期自11-3月初均可,因地而异。栽种地应多施底肥深翻,整平后,按行距25cm开沟,沟深6-8cm,将种用根茎撒入沟内,随覆土,耙平压实,每1hm2约需用根茎1125-1500kg。
田间管理 生长期中除进行中耕除草、疏通沟道、防止雨后积水、及时灌溉外,最重要的是追肥,一般为4次,即4月齐苗后;5-6月生长盛期;7月头刀薄菏收割后和8月下旬二刀薄荷苗高15cm左右时。所施肥料以氮肥为主,同时辅以磷钾肥。薄荷易退化,要注意选种留种。
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锈病,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发病初期喷25%粉锈宁1000倍液,或1:1:200波尔多液交替喷治,在收获状20d停止喷药。虫害有地老虎、造桥虫、蚜虫和红蜘蛛为害。
【性状】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,有对生分枝,长15-40cm,直径0.2-0.4cm;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,棱角处具茸毛,节间长2-5cm;质脆,断面白色,髓部中空。叶对生,有短柄;叶片皱缩卷曲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、卵状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,长2-7cm,宽1-3cm,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,侧脉5-6对;上表面深绿色,下表面灰绿色,两面均有柔毛,下表面在扩大镜下可见凹点状腺鳞。茎上部常有腋生的轮伞花序,花萼钟状,先端5齿裂,萼齿狭三角状钻形,微被柔毛;花冠多数存在,淡紫色。揉搓后有特残香气,味辛、凉。
以叶多、色绿、气味浓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;表皮细胞1列,外被角质层齿疣,有时具毛。四角有明显的棱脊,向有十数列厚角细胞,内缘为数列薄壁细胞,细胞间隙大。内皮层细胞1列,恺氏点清晰可见。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,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。韧皮部狭窄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,由导管、木薄壁细胞及木纤维等组成。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,中内常有空洞。茎的各部细胞内有时含有针簇状或扇形橙皮甙结晶。
粉末特征:淡黄绿色。㈠腺鳞头部顶面观呈圆形,侧面观呈扁球形,8细胞,直径61-99μm,常皱缩,内含淡黄以分泌物;柄单细胞,极短,基部四周表皮细胞10余个,放射状排列。②小腺毛头部椭圆形,单细胞,直径15-26μm,内含淡黄色分泌物;柄部1-2细胞。③非腺毛多碎断,完整者1-8细胞,稍弯曲,壁厚2-7μm,疣状突起较细密。④检皮甙结晶存在于茎、叶表皮细胞及薄壁细胞中,淡黄色,略呈扇形或不规则形。⑤叶片上表皮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形,壁略弯曲;下表皮细胞壁弯曲,细胞含淡黄色橙皮甙结晶。气孔较多,为直轴式。
【化学成份】 薄荷鲜叶含渍1%-1.46%,油中主成分为左旋薄荷醇(menthol),含量62.3%-87.2%,还含左旋薄荷酮(menthone)异薄荷酮(isomenthone),胡薄荷酮(pulegone),乙酸癸酯(decyl acetate),乙酸薄荷酯(menthyl acetate)苯甲酸甲酯(methylbenzoate),α-及β-蒎烯(pinene),β-侧柏烯(β-thu-jene),3-戊醇(3-pentol),2-已醇(2-hexanol),3-辛醇(3-octanol),右旋月桂烯(myrcene),柠檬烯(limonene)及桉叶素(cineole),α-松油醇(α-terpineol)等[1]。又含黄酮类成分:异瑞福灵(iso-raifolin(,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glucoside),薄荷异黄酮甙(methoside);有机酸成分:迷迭香酸(lusmarinic acid),咖啡酸(caffeic acid)[2];氯基酸成分: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丝氨酸(alanine),天冬酰胺(asparagine),缬氨酸(valine),亮氨酸(leuine)和异亮氨酸(isoleucine)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,蛋氨酸(methionine)赖氨酸(lysine)[3]。最近,又从叶中分阶段得具抗炎作用的以二羟基-1,2-二氢萘二羟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:①1-(3,4-二羟基苯基)-6,7-二羟基-1,2-二氢萘-2,3二羟酸[1-(3,4-dihydroxyphenyl)-6,7-dihydroxy-1,2-dihy-dronaphthalene-2,3-dicarboxylic acid],②1-(3,4-二羟基苯基-1,2-二氢萘-2-羟酸
【药理作用】 1.抗病毒作用:薄荷水煎剂1:20 浓度,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。
2.镇痛、止痒作用:薄荷脑主要作外用止痒、微弱的局麻及对抗刺激剂,涂于局部由于刺激神经而引起凉感,并抑制痛觉神经。
3.抗刺激、止咳作用:薄荷脑的抗刺激作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,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出,故有祛痰作用,亦有报道薄荷脑对豚鼠及人均有良好的止咳作用。
4.杀菌作用:薄荷脑有很强的杀菌作用,d-薄荷脑比1-薄荷脑的抑菌作用强。
5.抗着床、抗早孕作用:薄荷油对小白鼠具有一定的抗着床与抗早孕作用,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,腹腔注射0.035ml/只,抗着床率达100%。终止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宫收缩加强,也不能排除蜕膜组织等的直接损伤。宫内给药,薄荷油不仅可使原孕第6天所见的胚珠坏死,而且可使之排出体外,与橄榄油组相比,差别显着。
6.利胆作用:薄荷的丙酮干浸膏和50%甲醇干浸膏均具有利胆作用,与对照组相比,胆汁分泌量均有明显的增加。含有挥发油多的丙酮干浸膏组的利胆效果比50%甲醇干浸膏组强。实验证明,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薄荷醇具有很强的利胆作用外,薄荷油中还含有其他利胆作用成分。此外,把薄荷醇的醇羟基乙酰化后,其利胆作用也减弱了,说明醇羟基在利胆作用的产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【毒性】 毒性:薄荷脑大鼠皮下注射的致死量为2.0g/kg。薄荷脑对大鼠皮下注射的致死量为2.0g/kg。同属植物圆叶薄荷和欧薄荷的稍油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641.1±2.4mg/kg 和 437.4±18.3mg/kg。
【鉴别】 理化鉴别 (1)取叶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,所得油状升华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,初显黄色至橙黄色,再加水1滴,即变紫红色。(检查薄荷脑)(2)薄层色谱 取全草粉末0.5g,加石油醚(60-90℃)5ml,密塞,振摇数分钟,施置30min,滤过,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薄荷脑对照品配成每1ml含2mg的石油醚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-20μl,对照品溶液10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,以苯-醋酸乙醇(19:1)展开约15cm,取出,晾干后,喷以2%香草西藏硫酸溶液-乙醇(2:8)的混合溶液,于100℃烘约5-10min。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【炮制】 拣净杂质,除去残根,先将叶抖下另放,然后将茎喷洒清水,润透后切段,晒干,再与叶和匀。
【性味】 味辛;性凉
【归经】 归肺;肝经
【功能主治】 散风热;清头目;利咽喉;透疹;解郁。主风热表证;头痛目赤;咽喉肿痛;麻疹不透;陷疹瘙痒;肝郁胁痛
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3-6g,不可久煎,宜作后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先或捣汁涂敷。
【注意】 阴虚血燥,肝阳偏亢,表虚汗多者忌服。
1.《药性论》:新病瘥人勿食,令人虚汗不止。
2.《千金·食治》:动消渴病。
3.《本经逢原》:多服久服,令人虚冷;阴虚发热,咳嗽自汗者勿施。
4.《本草从新》:辛香伐气,多服损肺伤心,虚者远之。
【附方】 ①清上化痰,利咽膈,治风热:薄荷末炼蜜丸,如芡子大,每噙一丸。白沙糖和之亦可。(《简便单方》)②治眼弦赤烂:薄荷,以生姜汁浸一宿,晒干为末,每用一钱,沸汤泡洗。(《明目经验方》)③治瘰疬结成颗块,疼痛,穿溃,脓水不绝,不计远近:薄荷一束如碗大(阴干),皂荚十挺(长一尺二寸不蛀者,去黑皮,涂醋,炙令焦黄)。捣碎,以酒一斛,浸经三宿,取出曝干,更浸三宿,如此取酒尽为度,焙干,捣罗为散,以烧饭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于食前,以黄芪汤下二十丸,小儿减半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薄荷丸)④治风气瘙痒:大薄荷、蟑蜕等分为末,每温酒调服一钱。(《永类钤方》)⑤治血痢:薄荷叶煎汤单服。(《普济方》)⑥治衄血不止:薄荷汁滴之。或以干者水煮,绵裹塞鼻。(《本事方》)⑦治蜂虿螫伤:薄荷贴之。(孟诜《必效方》)⑧治火毒生疮如灸,火毒气入内,两股生疮,汁水淋漓者:薄荷煎法频涂。(《医说》)⑨治耳痛:鲜薄荷绞汁滴入。(《闽东本草》)
【各家论述】 1.《纲目》:薄荷,辛能发散,凉能清利,专于消风散热。故头痛、头风、眼目、咽喉、口齿诸病,小儿惊热,及瘰疬、疮疥为要药。
2.《本草经疏》:薄荷,辛多于苦而无毒。辛合肺,肺合皮毛,苦合心、而从火化,主血脉,主热,皆阳脏也。贼风伤寒,其邪在表,故发汗则解。风药性升,又兼辛温,故能散邪辟恶。辛香通窍,故治腹胀满、霍乱。《食疗》以为能去心家热,故为小儿惊风、风热家引经要药。辛香走散,以通关节,故逐贼风。发汗者,风从汗解也。本非脾胃家药,安能主宿食不消?上升之性,亦难主下气;劳乏属虚,非散可解,三疗俱非,明者当自别之。又:病人新瘥勿服,以其发汗虚表气也。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,以其当补而愈。阴虚人发热勿服,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。脚气类伤寒勿服,以其病在下而属脾故也。血虚头痛,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。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。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。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,虽身热初起,亦不可用。
3.《药品化义》:薄荷,味辛能散,性凉而清,通利六阳之会首,祛除诸热之风邪。取其性锐而轻清,善行头面,用治失音,疗口齿,清咽喉。同川芎达巅顶,以导壅滞之热。取其气香而得窍,善走肌表,用消浮肿,散肌热,除背痛,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。
4.《本草新编》:薄荷,不特善解风邪,尤善解忧郁。用香附以解郁,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。薄荷入肝胆之经,善解半表半里之邪,较柴胡更为轻清。
5.《本草求真》:薄荷,气味辛凉,功专入肝与肺,故书载辛能发散,而于头痛、头风、发热恶寒则宜,辛能通气,而于心腹恶气、痰结则治;凉能清热,而于咽喉、口齿、眼、耳、瘾疹、疮疥、惊热,骨蒸、衄血则妙。是以古方逍遥,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;小儿惊痫,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;肠风血痢,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,然亦不敢多用,所用不过二、三分为止,恐其有泄真元耳。
6.《本经续疏》:吐下则胀满应减,下气则宿食应行,即不减不行,亦宜以宽中理气消导顺降为治,何取于薄荷?不知薄荷之凉,大有似乎豆蔻辈,原能宽中理气,消导顺降者也。特其芳烈外发,不似豆蔻辈内藏,所以重在散发,而治内不专耳。设使恶气宿食既已内扰,仍复托根于表,则非薄荷之内解其结,外其根,何以使表里尽除耶。
7.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薄荷味辛,气清郁香窜,性平。其力能内透筋骨,外达肌表,宣通脏腑,贯串经络,服之能透发凉汗,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。若少用之,亦善调和内伤,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,或肝风内动,忽然痫痉,头疼、目疼,鼻渊、鼻塞,齿疼、咽喉肿疼,肢体拘挛作疼,一切风火郁热之疾,皆能治之。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,亦宜用之,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,则其痢易愈。又善消毒菌,逐除恶气,一切霍乱痧证,亦为要药。为其味辛而凉,又善表瘾疹,愈皮肤瘙痒,为儿科常用之品。温病发法用薄荷,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。按薄荷古原名苛,以之作蔬,不以之作药。《本经》、《别录》皆未载之,至唐时始列于药品,是以《伤寒论》诸方未有用薄荷者。然细审《伤寒论》之方,确有方中当用薄荷,因当时犹未列入药品,即当用薄荷之方,不得不转用他药者。试取《伤寒》之方论之,如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,宜用薄荷代之。盖麻杏甘石汤,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,既云无大热,其仍有热可知,有热而犹用麻黄者,取其泻肺定喘也;然麻黄能泻肺定喘,薄荷亦能泻肺定喘(薄荷之辛能抑肺气之盛,又善搜肺风),用麻黄以热治热,何如用薄荷以凉治热乎?又如凡有葛根诸汤中之葛根,亦可以薄荷 代之;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,葛根之凉不如薄荷代之;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,葛根又何如薄荷乎?斯非背古训也,古人当药物未备这时,所制之方原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,无他,时热限之也。
8.《本草正义》:孙星衍辑刻《本草经》,径谓薄荷苏类,确乎可信。《唐本草》谓为辛温,亦以苏类例之。然冷冽之气能散风热,决非温药,故洁古直谓之辛凉。其主治则《唐本》谓贼风伤寒、恶气、心腹胀满、霍乱、宿食不消、下气,又皆与紫苏大略相近,惟辛而凉降,微与温散者不同耳。按外治风热生疮,煮汁和入消肿末药敷之,凉入肌肤,立能止痛。
9.《药性论》:去愤气,发毒汗,破血止痢,通利关节。
10.《千金.食治》:却肾气,令人口气香洁。主辟邪毒,除劳弊。
11. 孙思邈:煎汤洗漆疮。
12.《唐本草》:主贼风,发汗。(治)恶气腹胀满。霍乱。宿食不消,下气。
13.《食疗本草》:杵汁服,去心脏风热。
14.《食性本草》:能引诸药入营卫。疗阴阳毒、伤寒关痛。
15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中风失音,吐痰。除贼风。疗心腹胀,下气、消宿食及头风等。
16.《本草图经》:治伤风。头脑风,通关格。小儿风涎。
17.《本草衍义》:小儿惊风、壮热,须此引药;治骨蒸劳热,用其汁与众药为膏。
18. 李杲:主清利头目。
19. 王好古:能搜肝气。又主肺盛有余,肩背痛及风寒汗出。
20.《滇南本草》:治一切伤寒头疼、霍乱吐泻、痈、疽、疥、癞诸疮。又:野薄 荷上清头目诸风,止头痛、眩晕、发热。去风痰,治伤风咳嗽、脑漏鼻流臭涕。退虚痨发热 。
21.《纲目》:利咽喉、口齿诸病。治瘰疬,疮疥,风瘙瘾。
22.《本草述》:治中风,癫痫,伤燥热郁。
23.《医要纂要》:愈牙痛,已热嗽,解郁暑,止烦渴,止血痢,通小便。
24.《本草再新》:消目翳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

中华本草薄荷,薄荷图片,薄荷别名,薄荷的来源,薄荷的性味,薄荷功能主治,薄荷用法用量,薄荷的图片

其他中华本草

中华本草中草药

输入中药名:


抽签占卜类查询

关于中华本草

  《中华本草》是迄今为止所收药物种类最多的一部本草专著,它代表了我国当代中医药研究最高和最新水平。

Copyright © 实用查询(79CH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0079294号